进入6月中下旬以来,连续强降雨天气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大旱情缓解,“喊渴”的大地稍稍“解渴”。但是,从长远来看,全国性的水危机警报并未解除,我国是个缺水国家、人均水资源量排名全球第109位的严峻事实并未根本改变。
水,看似寻常,却是生命之源、生产之要、生态之基;看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,实则承受力有限,危机四伏。在不久的将来:“水,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。”而且,其严峻性正在日益加剧。
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,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被提到关乎“经济安全、生态安全、国家安全”的空前高度。
而在影响水安全的各种因素中,自然灾害固然重要,但是人为浪费、消耗、破坏等更令人担忧。尤其是由于文化与制度的双重缺失,在工业化、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,在人民生活日益改变的同时,一些地方官员和企业在片面追求GDP的政绩冲动或市场利益驱动下,在改革大潮的驱动下,热衷于开发各类园区,大干快上既高耗能、高耗地又高耗水的粗放式工业项目,步步加剧中国的水危机。使的青山绿水变成了穷山恶水。
所谓水危机,即指由于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超过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,积累了许多导致水资源供给长期不能满足人类生存、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需求或水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的致灾因子,这些因子进一步演变会引发供水严重不足,水生态系统崩溃等重大灾难,造成国家根本利益重大损失,危及水安全。甚至整个人类的生命安全。
在南方“解渴”的同时,存在于背后的水危机使得国家不得不实施“保水保发展的三大攻略”
——水危机倒逼中国发展战略转型
水危机咄咄逼人,正在给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,倒逼中国发展战略、发展理念、发展方式全方位转型。
1、应对水危机,调整产业结构迫在眉睫
2、应对水危机,发展循环经济大有可为
3、应对水危机,分类开发主体功能区正当其时
面对写满“危机”、“赤字”的中国“水簿”,各级官员和企业、个人必须行动起来,正视基本的国情水情,提高重水、惜水、护水、管水的水生态文明意识,全民共建节水型社会。同时,加快转变发展方式,深化体制机制改革,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,终结拼水耗的非科学发展之路。像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一样,为我们及子孙后代守住水资源红线,守住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。
希望大家明白“解渴”的背后的严重性,为了我们的生命之源共同努力。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。